雅安边茶又称南路边茶。南路边茶的制作首先是原料的选择。边茶的主要原料是茶树的叶子、嫩枝条和少量的茶果,统称为粗茶。
粗茶采摘时间为端午前后,或立夏以后。在开镰收茶的日子里,村村寨寨、家家户户都是屋不留人,山坡上、茶林里到处都是割茶的人。乡亲们白天割茶,晚上做茶,白天茶林里荡漾着歌声,晚上茶房里充满笑声,一派紧张和繁忙的景象。紧张和繁忙之中,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。
在采割粗茶的方法上,各地略有不同。雅安名山一带农村,习惯以镰刀为工具割矮桩茶;天全农村习惯割高桩茶;荥经农村则不习惯用刀,而习惯用手捋,称曰"手捋茶"。不论是割矮桩茶、高桩茶,还是手捋茶,各地茶农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,要根据茶树的年龄和长势而定割多少,要充分保证留桩,目的是使茶树来年发展得更好。
对于采摘期限,古代曾有严格规定。按农时节气,立夏至白露是采割边茶的季节。过了白露就封山了,封山再采割会受到惩罚。先人如此规定,是有道理的,那就是保障叶片在茶树上的生长时间不超过半年。古代边茶原料主要靠雅安当地出产,其中以蒙山、蔡山茶叶为最,由于品质好,被称为"本山茶"。到了明清,随着藏区边茶需求量猛增,特别是到了清代,雅安销往藏区边茶已突破一千万斤,本地茶叶原料已明显不够,于是大茶号只好到区外去组织采购。最初向雅安供应边茶原料的地区主要是洪雅、夹江、峨眉乐山、沐川等县。这些地方与雅安近邻,地处青衣江下游,茶叶用竹筏就可运到雅安。当时为了区分本地茶和区外茶,称本地茶为"本区茶",水路运来的茶叫"河茶",使用时按比例搭配。后来,供应河茶的地方逐渐扩大,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,向雅安提供边茶原料的地区,省内除乐山外,还有宜宾、内江、自贡(主要在荣县)、江津、永川、万县、达县、涪陵等,遍及全省;省外有贵州、云南、湖南、广西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等。区外调入边茶原料已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五十。
从前青衣江水道十分繁忙,乐山、宜宾一带的茶叶原料,依靠竹筏、木船源源不断运到雅安 摄影者不详
边茶原料进厂,无论是本区茶还是区外茶都要通过检验,按品种、级别和水分轻重分别入仓。古代没有科学仪器检验,由茶号里的"买手"凭眼观手摸负责验收。他们检验的级别、水分,准确程度几乎能达到百分之百。
大茶号资金雄厚,组织的原料可以保证全年生产。中小茶号一般只能做到上半年筹集资金、购进原料,下半年才开始生产。原料是制作边茶的基础和保证,原料停仓的时间越长,越能提高边茶的品质。所以,往往小茶号生产出来的成品茶,质地和口感都赶不上大茶号。
本文选自:《川茶与茶马古道》
作者:杨绍淮
图片来源于:文章配图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